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会前沈城遍筑“请贤台”
北方热线网——沈阳日报讯(记者 任洪伟)在沈阳的历史上,还从没有这样一个时候: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百名不同学科最高级别的科学家———两院院士会聚沈阳,同时还有数千名在科学研究、工程方面成就显著的专家、学者云集沈阳。今年9月,这样一个智力密集、星光闪耀的时候来了,这就是在沈阳举行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
作为这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城市,沈阳怎样迎接这个盛会?仅仅送出热情和尊敬是不够的,还需“拿来”,将专家的智慧、成果留下来为我所用,将科学精神传出去造福沈城。
沈阳人正在这么做。
引“才”生财的良机
这些天,60多岁的沈阳新武格瑞公司总经理任恒福,在心里记牢了一个日子:学术年会开幕。他说要去听化工分会的报告,这些大专家平时难得一见,这次专程来讲,说不定听出一个新思路,搞出一个新产品来。
任恒福对学术年会如此热心,是因为他从科学家的智慧里得到了好处。新武公司是个小企业,但有一个好产品“中性运行除垢剂”,被业界认为给我国化学清洗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进步。这个产品在整个研制试验过程中得到中科院、沈阳化工研究院专家的帮助。现在只有助工职称的任恒福,聘用了三个退休高工为他工作。他说:我学问不高无妨,外面有专家,现代社会,为人才、知识共享打开了大门,只要心诚,就能成事。
任恒福的大实话说出了很有启示意义的道理。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为什么每年大规模地集中一地隆重举行,我省我市为什么争办年会?目的之一,就是让科学技术、精神、思维从科学家的头脑中传播到社会中去,转化成人民大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先进的生产力。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一条标准就是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据前几天来沈调研的中国科协副主席徐善衍说,以前从没有将其提到这样的高度。
腾博会集团董事长陈巨余说,今年这次年会,正赶上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这对沈阳来说意义更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发展工业,更重要的还要在全社会宣传科学思想,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氛围。这次年会如果讲效益,这是最大的。
不拘一格觅良才
年会未到,沈阳许多单位就精心高筑“请贤台”。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运生对记者说,据报名情况预计,这次学术年会将有100多名院士参加,但目前我市各单位向市承办领导小组提出要请的院士人数,已达128位,而且都各列了一张引智红榜。
曾有人怀疑说,这有些“刮风”、搞运动之嫌。不,来真格的了。且看从35家需求单位总结出的五种引才方式:
一是对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如铁西区邀请院士帮助论证“铁西区工业改造与发展规划”,和平区要就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进行咨询等;二是重大项目技术攻关,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医二院等28个单位提出了具体项目;三是组建院士工作站,于洪、大东、和平、铁西区和东大迪克等7个单位提出申请;四是邀请院士做顾问、任教授,有沈阳化工学院、康平县政府等16个单位。
求才者非常讲究实际,“请”以致用。记者看到沈阳黎明航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筹建“特邀院士工作站”的招贤书,上面点名道姓地列了五位院士的大名,都是国内在燃气轮机领域著名的专家,还列举八大攻关课题,求助于五位专家。
各单位请的专家,其研究领域大都贴近我市五大支柱产业,涉及机械、汽车、材料、生物制药、环保、城市建设等数十个学科。市科技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课题都是碰硬的,专家也都是能揽“瓷器活的”。
提前开始的“竞争”
院士百忙之身,一厢情愿地坐家虚席以待,恐难以如愿。这一点沈阳各单位早已明了,都制订了对接预案,采取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前与院士沟通,并组织专人落实,时间、地点、活动内容、背景材料、论证或攻关项目说明、协议书、聘书一一到位。铁西新区两位区领导就“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引进项目”工作专门做了批示,现已同国家装备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工程学院等5名院士建立了联系。于洪区由一位副区长专门负责建立院士工作站和论证《于洪区2003-2010年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规划纲要》,已确定鞍钢集团、中国林业学院两位院士来沈的具体活动安排。和平区心意更诚,8月13日派人专程赴北京到院士工作单位和家中邀请。这一“秘密行动”,被人知道后,许多单位纷纷效仿,东大迪克公司早就请了武汉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刘以训和厦门大学的两位院士,最近他们决定建立一个院士工作站,再请三位专家。在听了和平区的经验后,该公司也决定派专人到上海等地,上门请客。
据承办工作领导小组统计,目前,已有72位院士同意与需求单位对接。
本文转载自: